十九届县纪委四次全会召开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抓好村级事务“三级公开” 保障群众权益

时间:2015-04-14 10:27    浏览次数:      来源:     【字体:

为深入推进基层民主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推行村级事务“三级公开”的实施意见》,有效促进了基层民主管理建设工作。我中心根据实际和群众需要,围绕群众最关心、最关注、最关切的问题,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村级事务公开办法。有力的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姬岔便民服务中心村级事务“三级公开”的现状:首先,拓宽“三级公开”的形式,充分依托村务公开栏,结合会议、广播、村务公开报、手机报等载体,通过设立意见箱、明白卡形式进行辅助公开,使村务公开形式更具实效性。其次,规范“三级公开”内容,严格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不短项、不露项、全面公开,杜绝举轻避重、不实等现象,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群众的要求,及时调整、充实“三级公开”内容,真正做到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都要向村民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第三,明确“三级公开”的时间。按照所公布事项和要求,进行即时公开、定期公开(季度公开、年度公开)、长期公开。第四、规范“三级公开”的程序,村级事务公开是个完整的过程,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公开,为了促进村级事务决策的公平、公正,保证村级事务公开的真实性。最后,加强“三级公开”的衔接配套,加强对“三级公开”村级事务的组织领导、监督指导、责任考核。一是保证公开内容要有衔接对应性。做到村级事务相同的部分,要保持一致,相互对应,县直属部门、中心、村上下一致,真实可信。二是公开目标要有一致性。村级事务“三级公开”都要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做到公事公办,实事实办,“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三是信息反馈要有统一性。要对村级事务“三级公开”进行民主评议,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及时沟通反馈,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实行村级事务“三级公开”的重要实践意义。

1、村级事务“三级公开”,可以消除部分干部“愚民”的思想残余。这种思想残余主要表现在一些基层干部可以凭借着信息资源不对等的优势,轻而易举地绕过群众去推行某些事项或者达到某种管理的目的。实行村级事务“三级公开”,改变了政府与群众在信息占有和享用上的不对等地位,让群众成为信息的知情者,从根本上消除了“愚民”统治的生存土壤,可以改变政府说什么群众就相信什么的状况,迫使政府唯以坦诚、开放的态度面对人民群众。也有助于基层干部克服官僚思想,尊重百姓的主体地位,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从而改变工作方式,向更加平等、透明、廉洁、高效、公信的方向转变。从这一意义上讲,村级事务“三级公开”也是对基层干部行政管理理念的革命。

2、实行村级事务“三级公开”有助于抑制基层腐败,推进廉政建设。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根源就在于信息不公开。实行村级事务“三级公开”,将基层政府的决策和执行完全公开化,可以使权力运行从隐蔽变成透明,可以保证群众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实现,可以极大地改善社会公众的监督条件,提升公众的监督能力,对政府的渎职、贪污、滥用职权行为产生抑制效果。

3、实行村级事务“三级公开”,有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道德自律意识,树立敬业、勤政、为民的形象。村级事务“三级公开”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把权力的运行、党员干部的行为置于群众、社会的全方位监督之下,保与证了群众知情权、参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实现。这种机制无形中提高了腐败行为的成本,迫使权力的拥有者增强道德自律意识,自觉加强学习,提高行政能力,自觉改进工作作风,自觉依法行政、公开行政,接受社会监督。

4、实行村级事务“三级公开”,有利于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当前我中心正处于社会矛盾的高发期、复杂期。社会矛盾集中反映在因利益分配引发的公正与公平问题。如低保问题、工程项目问题、干群矛盾,用传统的方式解决这些矛盾,即使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往往还会导致社会关系紧张、甚至引起矛盾激化。实行村级事务“三级公开”,首先可以增加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减小政策推行过程中的阻力,为矛盾的解决奠定群众基础。其次,通过村级事务“三级公开”,可以使群众对占地的补偿标准、补贴补助、社会保障措施等核心问题公开化,增强公众心理上的安全感。再次,通过村级事务“三级公开”,让群众了解政策依据、法律依据,了解基层干部在处理类似问题上应采取的正确方式,掌握在受到侵害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等,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也有利于群众拿起法律、政策的武器通过正常渠道保护自身权益,避免集体上访甚至更加过激的事件的发生。同时,基层干部在公开、透明状态下的行政行为,也有利于减少群众的不必要猜疑,杜绝流言蜚语,减少干群对立。

村级事务“三级公开”对基层的发展的意义是深远的。尽管这一机制在推行过程中还会面临习惯势力的阻力、群众认可与参与程度、制度的完善进程、公开的舆论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但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化,必将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