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汩汩清水入农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政文化 > 正文

品读《梁家河》 感悟“大学问”

时间:2018-10-16 16:03    浏览次数:      来源:     【字体:

当我拿到《梁家河》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激动的,因为我之前去过梁家河,追寻过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重温总书记心系群众、埋头苦干,奋力改变梁家河村贫困落后面貌的不凡事迹。

打开《梁家河》这本书,一边看着,一边回想着…

记得去年冬季,我请了两天的假,和朋友开车去了一趟西安,返回的时候刚好是星期日,在看到文安驿出口的指示牌时,我对朋友说:咱们去总书记当年插队的梁家河看看吧。朋友说:好么!说着便下了高速,驶向了梁家河。大约几分钟我们便来到了梁家河村,下车后,一边步行着,一边向老乡打问着总书记当年的足迹。

当看到总书记在当年的房东刘金莲家的那张照片时,我便回想起了当时还和刘金莲老人问过总书记当年在她家的情况。她说:主席当年刚来到梁家河时是先住到她家的,在这小小的炕上一住就是两年多;主席可把罪受了,他带着村民上山修梯田,下山打坝,建沼气池,那么冷的天,还光着脚踩在冰冷的水里干活,从不“撒奸儿”;主席非常爱看书,每天劳动完天都黑了,但还点着煤油灯在看书。听完刘金莲老人的话,我心里一震,这就是我们年轻时的党的总书记?这就是我们年轻时的国家主席?这明明是一个朴实的、年轻的陕北汉子呀!

当总书记回梁家河看到当年自己和乡亲们打的一座座大坝,一块块坝地,看到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我能感受到他心里是满足的,当年的辛勤付出是值得的。

时隔多年,总书记再次回到梁家河,老远就和当年的“小伙伴”们打上了招呼,随口就能叫起和他一起生活过、劳动过的乡亲们的小名,握着乡亲们的手,说着陕北方言,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朴实!这让我马上想起总书记说过的一些话:“撸起袖子加油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些话是多么的亲切、多么的通俗易懂。

大约利用2天的时间我把《梁家河》这本书看了一遍,书中所描述的内容和我在梁家河村短暂的2个多小时内的所见所闻是一模一样的,一样的是总书记和乡亲们的感情,总书记和梁家河的感情,总书记和陕北的感情;一样的是总书记为民服务执政的理念和治国的思想是在陕北这个小村庄奠定的。正如总书记讲得那句话:“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看完《梁家河》后,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总书记在陕北的知青岁月,生活虽然艰苦,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初心,心中牢牢记着自己的理想和使命。自己亲身做过七年的农民,深知劳苦大众的辛苦,知道他们需要什么?知道他们渴望什么?正如书中第一篇“树高千尺忘不了根”开头记载总书记的那句话:“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

通过学习“梁家河精神”,用心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从中汲取精神力量的同时,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夺取改革开放的胜利成果,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正是因为我们有着这样一位从人民群众中走出来的伟大领袖。